高中三年如何科学规划?
大一新生如何避雷?
@山西专科怎么报?陕西有启示?
陕西省专科批次录取线公布,大批孩子滑档,因为本科线上二十分,或者本科线附近的很多孩子,为了毕业好就业,放弃民办本科,报了专科,导致专科竞争惨烈。 今年的报考有点不安常规出牌,公办大专打败了民办本科,编制打败了名校,家长和孩子们都清醒了,就业放在了第一位,不去追求所谓的面子了,即使名校,专业不好,也一样不买单。北大和外交学院的小语种出现征集志愿,就是一个证明。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狭路相逢勇者胜,大家都涌向公办大专,因为招生名额有限,把本来能上大专的这部分孩子挤掉了,滑档了,没学上了。今年本科录取的情况确实突破了大多数的认知,以前虽说很多本科院校也会出现补录,甚至要补录两三次才能招满学生,但像今年缺额这么大,补录次数这么多,录取门槛一降再降的情况还是前所未有的。
广西本科已经第四次补录了,面对前三次都没招满的现象,这次算是发了个大招,直接把分数门槛给取消了了,“不限分数,没被录取的都能报”;隔壁的广东情况也不容乐观,本科线一降再降,降了36分还是招不满,湛江科技学院光第二次补录就缺额 5600 人,等于招了快三轮才凑够一半生源…
展开剩余90%说好的本科“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呢?桥宽了,过桥的人却没了?不过这民办本科的过桥费的确也是贵了点。曾经很多家长只要能够到本科线,不管是民办还是公办,能挤进本科就行,现在本科为何“不香”了,以至于一再补录都招不满?
上本科固然有面子,但现在的学生和家长更清醒了,有家长说得实在:“不是不想上,是上了没用啊!邻居家孩子民办本科毕业,3 万学费花了,找工作还不如大专学汽修的挣得多。”
民办本科招生遇冷,学费高是很重要的因素。且不说高居榜首上海兴伟学院一年近十五万的学费让人咋舌,北京金融学院一年学费7.98万元,上海立达学院每年近六万的学费有多少家庭能承受呢?
前面提到的湛江科技学院一年学费也要三万多,是公办院校的五六倍。有人算过一笔账,民办本科 4 年学费 + 生活费,少说 20 万。如果是个比较冷门的专业,毕业之后要找到一份月薪五千的工作都不容易。这样算下来,要想赚回学费也要好几年的时间。
而公办专科,学费大多在四五千一年,学好一技之长,毕业就能就业,而且技术型人才工作比较好找,月薪普遍也比较高,“花 20 万买个本科证,不如学门手艺实在”,家长们也开始清醒,为了本科的面子花几十万,还不如实际点,读个好专业,找份好工作。
以前觉得 “本科总比专科强”,但现在很多学生也意识到,要是本科专业水、那就意味着就业差,浪费 4 年时间,还不如专科 3 年早赚钱,或者复读考个有实力的学校。
和普通本科遇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职业本科的火爆。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2025 年物理类投档最高分 617 分,啥概念?超过吉林大学、东北大学等老牌 985 的部分专业组!
职校为何突然就“热”起来了?人家专业 “接地气”。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护理这些专业,对接市场需求,毕业就能进大厂或医院,起薪不低还稳定。有家长说:“我家孩子考了 580 分,没报普通本科,选了职校的人工智能专业,企业提前来签了协议,毕业就有编制,这不比‘空有本科证’强?”
这届考生早就不迷信 “本科帽子” 了。他们要的是 “毕业能挣钱”、“学的东西有用”,而不是四年后拿着文凭站在招聘会里迷茫。以前高等教育稀缺,本科文凭是 “敲门砖”;现在本科扩招,光有文凭没能力,连门都敲不开。
不管是本科还是职校,能教真本事、能让学生有出路的,才会被追捧。这波 “本科遇冷” 不是坏事。它说明咱们的教育正在从 “数量扩张” 转向 “质量竞争”,考生不再盲目追学历,而是更懂 “性价比” 和 “实用性”。对高校来说,这是压力也是动力;对考生来说,理性选择自己的路,比跟风追 “名校梦” 更重要。来源:网络
多所985高校集体爆冷!2026高考生如何低分上985?2025高考录取即将结束,今年有444分捡漏山大、605分上岸中山大学计算机专业,看似偶然的断档、零投档,实则是很多考生家长没关注到除统招以外的特殊升学路径,尤其是综合评价、强基计划等“降分上名校”的特殊升学机会。
名校综合评价团队深入分析广东、河南等多省市2025年高考投档数据,方便2026届及低年级考生家长参考,干货满满,建议收藏!
温馨提醒:2025年高考特殊招生断档现象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2026届及低年级考生需积极应对,及早规划,理性选择,实现理想高校升学。
一、综合评价:605分就能上985计算机专业?名校专业为何无人问津?
2025年中山大学广东综评入围成绩中,712专业组最低入围分仅605分(也是高考投档分),该组包含热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较2025年广东高考中山大学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批投档线最低分651分,低了46分。
中山大学作为广东头部高校,报考热度极高,这种“爆冷”现象与综合评价的招录模式和考核方式有关。综评录取由高考成绩(占85%)和校测成绩(占15%)综合评定,为有学科特长、高考成绩稍逊但具学科潜力的考生提供了冲击名校热门专业的机会,且综评与高考不冲突,成绩在605分左右的广东考生可通过综合评价冲击中山大学。
此外,昆山杜克大学和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在重庆综评招生中出现了零投档情况。原因之一可能是这两所中外合办院校的学费远高于公办院校,这样的高额学费让很多考生家长望而却步。
虽然学费压力大,但中外合办院校融合中外双方教育资源,采用国际化教学模式,对未来有出国留学打算的考生来说是重要的跳板。
综评升学打破“一考定终身”,通过多维度选拔人才,适合高考发挥不稳定但有竞赛特长或综合素质突出的考生关注。
二、强基计划:444分捡漏985有多离谱?
2025年青海某考生以444分的高考成绩入围山东大学强基计划生物科学专业,位次7712,较去年该专业强基入围最低分数线589分降了145分,位次下降2500+!要知道在有些省份444分别说是上985生物科学专业,就是公办二本都没机会!
此外,还有新疆某考生以477分入围山东大学生物科学专业;青海某考生以472分入围中山大学基础医学专业;黑龙江某考生以493分入围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专业等。
强基计划让更多位于特招线或一本线边缘及更高分数段的考生,可尝试跨层次报考985高校。强基计划录取独立于本科提前批、普通批等常规批次,未通过入围或校测也不会影响后续志愿投档,为考生增加了一次升学名校的机会!
三、国家专项:政策调整引发担忧,985高校集体“爆冷”
在2025年国家专项计划招生中,多所985顶尖高校出现空余名额。甚至北京大学在内蒙古提前批B段历史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出现零投档。
河南省国家专项本科批征集志愿阶段,吉林大学有38个空余名额,华南理工大学24个,中南大学和中山大学均22个,山东大学和厦门大学均10个,浙江大学9个,四川大学8个,兰州大学4个……分数线均在511与521不等。
江西省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等6所985高校全面断档,位次下降数千名,最高下降一万多!
像河南、江西、陕西、黑龙江等省份将国家专项纳入本科批次填报,在考生角度来看,不服从调剂可能滑档,又因部分985高校因专业关注度较低而少人问津,导致多所985高校在这些省份断档。
国家专项有特定的面向人群,条件比较严苛,考生家长关注较少,因此报考总有断档或零投档现象发生,符合条件考生可大胆尝试高校专项计划。
四、师范生:行业前景堪忧?高校集体“遇冷”
江西省2025年本科提前批缺额院校专业组征集志愿投档情况显示,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师范类高校缺额明显。
陕西省公费师范生有221个缺额,陕西师范大学尚有36个空缺,华东师范大学也罕见剩余2个名额。教师职业发展瓶颈、薪资待遇预期等因素影响,师范类高校吸引力下降,报考热度不足,导致招生缺额。
公费师范生报考没有限制,仅需在高考成绩公布后本科提前批次填报志愿,分数达到投档线即可被录取,在校期间还能免交学费、免交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但在享受优惠政策的同时,也要注意义务和责任,公费师范生须按要求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服务期6年。这可能成为多数考生放弃报考的原因。
五、给2026届及低年级考生家长的建议
通过以上断档情况可以看出特殊招生为考生提供了很多降分上名校的机会,但是实施特殊招生的学校普遍是高水平学校,对报名条件、高考成绩和综合素养有一定要求,部分学校还有校测考核笔面试进一步筛选。考生家长需深入了解招生规则、考核标准和培养要求,再结合自身条件合理规划。
01、深入了解特殊招生项目政策
✅综合评价:多维度评价选拔学生,为有学科特长、全面发展的考生提供多元升学路径。多数院校都在提前批,少数院校在本科批,报名无限制,且大部分综合评价招生院校没有院校数量限报,如果符合报名条件,可以同时报名多所院校。
✅强基计划:39所985高校选拔基础学科拔尖或综合素质优秀学生,提供本硕博衔接培养。所有高三考生皆可报名,在所有批次前录取,限报1所高校。
✅专项计划:三大专项计划面向特定地区学生招生,专门为脱贫地区、偏远地带学子铺设重点大学升学通道,带来"降分录取"红利。
✅公费师范生: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提前批录取,享受免缴学费、住宿费和补助生活费“两免一补”公费培养,以及毕业后安排就业并保证入编入岗等优惠政策,履约任教服务年限为6年以上,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公费师范生应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服务至少1年。
除了高考,初高中生还有竞赛保送、少年班、港澳升学等33种额外降分升学路径,分高考前报名与高考后志愿填报,既有低分上名校,又有低年级名校升学,就算未被录取也不影响其它批次志愿填报。
02、不同年级如何科学规划学业与报考?
新高三可关注综评、强基、国家专项、公费师范生等特殊招生政策,按要求报名,确认条件,全力冲刺高考。
新高二储备核心竞争力,确认报考条件,重视基础学科成绩,参与学科竞赛还有机会获得保送清北的资格。不少高校少年班面向高二考生招生,为考生提供了提前上大学的机会。关注少年班/竞赛保送等升学路径,为升学多一份竞争力。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这些素质培养会在高校选拔中发挥大用处。
新高一打基础,侧重综评、强基能力培养,扎实掌握学科基础,参与竞赛和课外活动,明确升学路径的规划,针对性备考与拓展。
03、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高考成绩是一切的基础,学科竞赛获奖是加分项,学有余力的考生还可以积极参加高校的营期活动、招生宣讲、研究性学习及社会实践等活动,提升综合素养、丰富综合素质档案,对将来特招面试都大有益处。
发布于:山西省启盈优配-股票做杠杆-股票市场配资-线上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